【研学推荐】云南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风景名胜区。
热带雨林区占地面积约80公倾,用于对西双版纳及周边地区热带雨林植物的迁地和就地保护,包括姜园、天南星园、兰园、蕨类植物区、野花区等7个热带植物专类园/区,保存有种子植物2000余种,其中稀有、濒危植物100余种。核心区的原始热带雨林,集中展示了热带雨林的典型特征;大板根、绞杀现象、老茎生花、空中花园和高悬于空中的大型木质藤本等,还可见到反应该地区地质历史变迁的山红树、露兜树。是一个集物种收集保存、科学研究及环境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名人名树园建立于1999年,占地面积55亩,共收集展示275种或品种热带植物。该园有江泽民亲手植的相思树、李鹏手植的铁力木、李瑞环手植的小叶榕等,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会菲利普亲王手植的“热带雨林巨人”——望天树、日本秋筱宫亲王手植的黑黄檀,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手植的锯叶竹节树、院长周光召手植的天料木和院长路甬祥同志手植的龙血树等,本园创始人、第一任园长蔡希陶教授手植的龙血树,第二任园长裴盛基手植的野荔枝和第三位园长许再富手植的铁力木。该园还建有展示植物园历史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谱”,纪念创始人蔡希陶教授的石群雕——“树海行”在这个园中还收集了多种奇花异树,如蔡希陶教授发现并且手植的能够提取名贵南药“活血圣药”的柬埔寨龙血树,傣族佛教植物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形似开屏的孔雀,沙漠贮水之树——旅人蕉,世界上最毒的植物,被称为“见血封喉”的——箭毒木,老茎生花可食用的——火烧花,花似喇叭的曼陀罗,俏似香山红叶的俏黄芦及叶形各异、花色奇彩的洒金榕。在园中,还有西双版纳最古老的铁树——雌雄异株的千年铁树王。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百竹园建于1965年,面积104亩,引种栽培竹子250余种。收集有云南南部、广东、广西、海南以及东南亚热带国家的竹类,其中有许多珍贵的竹种,如茎粗达25厘米的巨龙竹、竹间似佛肚的佛肚竹、黄绿相间的黄金间碧竹、竹枝长满钩刺的刺竹、当地傣族用来做竹筒饭的糯米香竹、更有罕见攀树缠枝的藤竹及具有浓郁傣族风情的凤尾竹。
国树国花园于1999年建立,按世界六大洲进行规划分区,即分为亚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六个区。共占地20亩,收集展示了适宜本地生长的80个国家的58种国树国花。如缅甸国花—龙船花、老挝国花—鸡蛋花、利比亚国花—石榴花、马达加斯加国花—凤凰木、比利时国花—杜鹃等,并通过文字与科普解说,使公众更多地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地理地貌等知识。
该园占地31亩。主要收集了滇南地区(泛指云南热带和南亚热带)野生花卉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野生观赏花卉65科约250种。园景充分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乔、灌、草、藤等类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10亩水域为衬托,花红水映,景观别致。该园已成为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专类园区。
截至2015年9月该园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占地面积90公倾,于1974年划地保护与建设,旨在珍稀濒危植物及热带雨林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通过几十年的收集、保护与建设,有高等植物3000余种,其中引种植物约1500种,保存有100多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和重点保护植物。区内还建有用于生态学研究的森林生态系统观测塔、地表径流观测站等设备。同时,还建设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植物专类园区,即保存了物种又丰富了科普教育的内容。区内的森林群落是以四树木、番龙眼等为标志树种。并有老茎生花、绞杀现象、独树成林、板根等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该区已成为从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研究的重要基地。
野生兰园占地面积9.08亩,于2000年建立,以保护和研究兰花资源为宗旨,主要从事兰科植物的引种驯化、保存培育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收集保存石斛属、万代兰属、鹤顶兰属、笋兰属、贝母兰属、指甲兰属、蜘蛛兰属、凤蝶兰、石豆兰属、钻喙兰属、虾脊兰属、竹叶兰属、美寇兰属、湿唇兰属、羽唇兰属等野生兰科植物近200种。该区已成为国内从事兰科植物研究的重要基地。
奇花异木园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12亩,主
百花园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第一景,占地
百香园占地面积86亩,引种保存国内外重要香料植物104余种。有世界名贵香料植物依兰香、丁香、檀香、土沉香、香荚兰、肉豆蔻、秘鲁香、吐鲁香、降香黄檀、锡兰肉桂、肉桂、白兰花等,也保存有重要乡土香料植物,如高含金合欢醇型、香叶醇型、芳樟醇型、甲基丁香酚型的细毛樟;高含柠檬醛的吉龙草,高含黄樟油素的狭叶桂,高含樟脑的勐海黄樟等,它们当中不少是云南特有种,世界罕见的香料植物,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此外,还收集有许多传统的民族食用香料,如当地傣族常用的烧烤配香原料香茅草、刺芫荽,在傣年节做糯索粑粑的配香原料云南石梓花及传统佛教信仰植物铁力木等,是中国最大的香料植物活基因库。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姜科植物
文章分类:
研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