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研学旅行网
首页
Home
研学资讯
Nav
师资培训
Nav
研学服务
Nav
研学线路
Nav
党建频道
Nav
旅游频道
Nav
专家团队
Nav
关于我们
Nav
合作单位
Nav
研学新闻
研学政策
研学推荐
学校服务
基地/营地服务
省内研学
国内研学
国际研学
党建新闻
红色线路
旅游资讯
出境产品
国内产品
省内游产品
签证中心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在线报名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留言
研学政策
关于研学旅行的研讨与建议
一、关于研学旅行
(一)研学旅行的依据和概念
1
、依据:研学旅行的依据是《教育部等
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
[2016]8
号)
2016
年
11
月)(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家旅游局《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LB/T 054-2016
),
2016
年
12
月
19
日)。
2
、概念:《意见》对研学旅行概念的表述为:“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3
、研学: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直接观察或问题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是学生自主探求新知识、获得研究能力的教学形式,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能够独立进行脑力劳动的个体。
4
、旅行:“旅行体验”非等同于“旅游”,是让学生在新环境、新事物中行走,进行新观察,获得新体验、新感受、新认识的过程,这个“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行”,是 “集中食宿”方式的“集体旅行”,其中蕴含了一定的教育目标,即 “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意见》)
5
、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
+
“旅行体验”,要“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意见》)
(二)研学旅行的目标和方法
1
、目标:研学旅行的本质是探索教育方法的改革,把启迪智慧,获得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树人”的重要目标,以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已来”的社会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竞争对人才的需求。
2
、方法:研学的方法是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的作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查阅文献资料或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真理,形成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回顾与必要背景知识的学习提供,观察与研究方法的指导是重要的,但其作用是启发引导,而非直接讲解知识,灌输思想和给出结论。研学课程的教学“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意见》),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学科教育方法,针对学段学生特点和观察对象进行科学的教案设计,因材施教。这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新挑战。
3
、瓶颈。研学课程设计、教材开发,特别是数量充足的胜任研学课程教学的研学导师(研学指导教师)的严重缺乏是研学旅行规范化、规模化开展的瓶颈所在。
(三)研学旅行的条件和要求
1
、研学旅行的条件
(
1
)课程体系
《意见》指出:各地要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 “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因此,依托本地研学资源,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是研学旅行规范化开展的首要任务和必要条件。
(
2
)研学导师
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特殊课程的教学活动更离不开研学导师(研学指导教师)的指导。而研学导师(研学指导教师)既非指普通中小学校现有的学科类在职教师,亦非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导师,而是一种新规格·、新类型的有教学资格、有专业素养、有指导能力的高素质师资,这种导师人才的产生,多需要现有的相关学科在职教师通过专门的进修、培训和高校相关专业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
(
3
)研学基地和线路
研学活动需要有主体作用的客观对象,即是可供观察、考察和研究的自然和社会客体,它可以是任何自然和社会现象。但作为有教育教学目标的群体考察对象,必须具备一定的典型性、安全性和充分活动的空间,因此,要“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意见》),为研学旅行规范化、规模化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
4
)其他必备条件
除上述教材、教师和基地等基本条件之外,为保证研学旅行安全有序地开展,还必须有其他必备条件的保障。如:教育资源与文旅资源的整合;发改、公安、财政、交通、文化、食品药品监管等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地方性研学旅行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保障;安全责任体系和统一管理平台的建立等。
2
、《意见》对研学旅行的要求
(
1
)因地制宜
“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着力点,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
(
2
)纳入教学计划
“中小学要结合当地
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
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
3
)组织形式
“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学校委托开展研学旅行,要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或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旅游部门负责审核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
(
4
)各地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研学旅行问题研讨
(一)不同的研学旅行概念对市场的影响
1
、教育部的《意见》是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依据,但研学旅行的规范化开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具有一定的难度,严格意义上的研学旅行目前仍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教育部的《意见》发布之后,当时的国家旅游局随即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LB/T 054-2016
),
2016
年
12
月
19
日)(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对研学旅行概念的表述与《意见》有所不同,但它更容易为旅游市场所接受。其对研学旅行概念的表述为“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 。研学旅行被定义为寓教于乐的“旅游活动”,更具可操作性,其“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的性质也更为市场所熟悉,因此旅游企业和营利性教育机构多扬长避短,乐意以《规范》的研学旅行概念为依据,开展各种“研学游”。
2
、如果《规范》所定义的研学旅行也还算是一种的“广义研学旅行”的话,那么“研学旅行是“旅游
+
”概念下的新模式”的观点(中国旅游协会研学旅行分会,见《中国研学旅行市场发展报告》(
2023
年
12
月),却是对研学旅行概念的颠覆。它把研学旅行本来意义上的“教育
+
”变成了“旅游
+
”,它引导了研学旅行的“旅游化”和“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导致研学旅行乱象的产生。那些不可能进入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动则几百甚至上千人的“研学旅行”和打着研学旅行旗号哗众取宠,收费高,体验差的假研学游乱象充斥市场,不可能不造成家长和社会对研学旅行的误解。乱象是造成人们普遍对研学旅行评价与期待不高的重要原因,它增加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疑虑,阻碍了正规化、规模化研学旅行的顺利推进。
(二)研学旅行政策和市场分析
1
、研学旅行既是人才培养的新探索,也是文旅产业的巨大市场。自
2016
年教育部等
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以来,全国各省市纷纷发布《实施意见》大力推进。与此同时,教育部和相关各部委持续发布大力扶持研学旅行的政策性文件,仅
2023
年一年国家各部委发布的研学旅行政策性文件就达
32
次,其中教育部
4
次,文化和旅游部
13
次,国家发改委
4
次,国家文物局
3
次,农业农村部
3
次,国务院办公厅
3
次,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体育总局各
1
次。教育部办公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再次强调了研学课程与研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教育部在发布一系列研学旅行政策的同时,有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开展劳动教育,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和亲近大自然等方面的要求也催生了多种“研学旅行
+
”校外活动。研学旅行及各种教育旅游、研学游,甚至“旅游
+
”等与教育、旅游相关的产品汇聚于多样化的“广义研学旅行”市场。“研学旅行正在被赋予多种消费模式,例如与工业、农业等相互赋能,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打造研学基地营地的阵营当中。国企央企也纷纷入场。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使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 (中国旅游协会研学旅行分会《中国研学旅行市场发展报告》(
2023
年
12
月)。与此同时,“社会性的教育培训机构被动地实现商业模式漂移转型,更加大了对研学旅行亲子活动的营销推广和组织策划力度,圈粉导流了研学旅行亲子活动”(搜狐网
.
研学旅行千亿市场规模背后:谁在“割韭菜”?
2023-07-24 11:36
),也促进了研学旅行的爆发式增长。“《
2023-2028
年中国研学旅行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称,
2019
年全国研学旅行人数增至
480
万人次,
2021
年达到
494
万人次,
2022
年突破
600
万人次。
2023
年前
5
月,全国新增研学旅行相关企业
322
家,同比增加
79.89%
。未来
5
年,研学旅行市场规模或将达千亿元”(同前)。
2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举措。国家发改委《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
2023.3.29
)提出了“开展东北特色的研学旅游,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学旅游基地(营地),推出一批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一批研学旅游目的地”的规划思路,把研学旅行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个新举措、新引擎。
三、关于推进研学旅行的建议
面对研学旅行多样化的市场现状,从教育理念出发,秉持研学旅行的初心和宗旨,开展规范化的研学旅行乃是首要和基本的任务。建议如下:
(一)发掘辽沈地区研学旅行资源,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课程
1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专业队伍攻关,开展全域研学旅行资源调查,结合乡情、县情、市情、省情,研发具有本地特色的研学旅行课程。
2
、以优势资源、精品课程为先导,逐步形成研学旅行教材体系,包括《辽沈研学旅行(自然类)课程》、《辽沈研学旅行(历史类)课程》、《辽沈研学旅行(地理类)课程》、《辽沈研学旅行(科技类)课程》、《辽沈研学旅行(人文类)课程》、《辽沈研学旅行(体验类)课程》等。
(二)启动研学指导教师培训(培养)计划,建设研学导师人才库
1
、从中小学校中推荐和选拔有志从事研学教学工作(专职或兼职)的相关学科在职教师,通过进修、培训,取得研学导师(研学指导教师)资格;招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自然、社会、人文、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才,通过听讲《教育心理知识》、《中小学生课本知识概要》等讲座形式获取研学导师(研学指导教师)兼职资格;对有志于从事专兼职研学导师(研学指导教师)工作的大专院校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进行相关教育培训,取得上岗资格;在旅游从业人员和研学职业教育院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毕业生中实训培养“研学旅行辅导员”。
2
、通过教师进修和社会人才培训方式,形成以在职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研学导师(研学指导教师)和研学旅行辅导员人才库,为研学旅行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三)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精品线路
1
、在研学资源调查和课程研发的基础上,遴选研学教学的场地(场所),进行适宜性建设,形成专业化的“研学基地”;选择自然环境好,旅游设施齐备,便于安全管理的集体食宿和娱乐活动地,进一步完善为“研学旅行营地”;对那些既有良好研学资源又具备营地条件的场所空间,可重点建设“研学旅行基地”。满足研学旅行“研究性学习“和“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需求。
2
、沈阳主导,都市圈联动,辐射周边,加强区域合作,共享基地、营地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四)建立智能化的专业管理平台
-
“沈阳研学旅行信息中心”
1
、研学旅行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千家万户的新生事物,任务复杂庞大,需要多方协调运作、信息公开透明、管理高效灵活。因此,专业化、智能化的“沈阳研学旅行信息中心”平台建设是保证研学旅行高效运转、有序开展的重要支撑。
2
、科学地赋予平台功能,除常规的宣传引导、产品发布、线上预约、活动展示、大众评论等功能外,还应具有智能调度、指导教师管理、研学成果评价、基地营地标准、课程研发招标、研学旅行服务招标以及政策法规、政府部门分工和责任等板块的运行、展示与发布功能。还应接入教育部及全国各地研学旅行网站,共享资源。
(五)建立地方性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为研学旅行提供立法保障
1
、发挥政协的建言献策作用和行使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以及行政机关制定管理制度的职能,建立一系列研学旅行法规和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开展研学旅行。
2
、“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完善事故仲裁损害赔偿机制;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导保险行业创新特种保险产品。在落实安全责任制的同时,解除校长对校外活动事故完全责任的后顾之忧。
3
、通过立法保障研学旅行经费筹措的灵活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在教育经费使用中单列“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专项经费”,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对贫困家庭学生减免费用,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4
、规定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责任,统筹协调,加强督导,一家主导,共同保障;整合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发掘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制定有利于教师和社会人才专兼职从事研学指导教师工作的鼓励政策;制定研学旅行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规范研学旅行行为。
《意见》指出,“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部分试点地区取得显著成效,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有益经验。但一些地区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协调机制不完善、责任机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研学旅行有效开展“。当前,“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各地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沈阳在当下文旅强力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乘势而上,适时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从研学旅行实验区和示范校创建工作开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立德树人的同时,释放研学旅行的巨大文旅市场潜能,助力老工业基地振兴。
作者:沈阳市教育学会研学旅行专委会会长 傅鸿志
上一篇
四川广元市出台研学旅游团队奖励政策
下一篇
研学实践指导师线上培训圆满落幕,学员喜获证书
文章分类:
研学新闻
研学资讯
友情链接:
官方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文化和旅游人才网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
辽宁省教育厅
沈阳市教育局
北京全家联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