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研学旅行网
研学政策

辽宁研学旅行网2022年首场公益研学 —— “永宣青花瓷”主题研学实践活动成功举行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元旦这一天,辽宁研学旅行网组织的2022年首场公益研学——“永宣青花瓷”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在辽宁省博物馆举行,来自沈阳市外国语学校、和平一校、文艺二校、文化路小学、腾飞小学、辽沈三校、白塔小学、浑南二校、浑南实验小学、铁路二校、铁路五校、虹桥中学、杏坛中学的23名同学参加了本次研学活动。

博物馆是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博物馆研学的开展是增强文化自信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举措。博物馆研学领域很广,从艺术、文化、历史、政治、社会、军事等内容可以和学生学习的语文、数学、历史、物理、化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学习,达到研学旅行的目的。

本次“永宣青花瓷”主题研学,以永宣青花的历史故事入手,引导同学们了解“永宣青花瓷”的特点、制作工艺,培养对文物、艺术品的赏析能力,并把观展礼仪、动手动脑、发现细节、团队合作作为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知识点则涵盖了语文、化学、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

很多同学通过古诗文对于“青”的颜色有了深刻的认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子衿》)、“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孔雀东南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中分别代表了绿色、蓝色、紫蓝色、黑色等不同的颜色,从而理解为什么叫“青花瓷”而不叫“蓝花瓷”,明白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含义。

通过对“永乐”和“宣德”青花瓷款识、胎体、纹饰、做工的对比,同学们对青花瓷器也有了一定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瓷器便是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的辉煌,使学生了解为什么瓷器是中国的代名词,因为她是体现中国人智慧的一种器物,承载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同学们对于现在“一带一路”的建立和发展也有了深刻理解。

通过动手绘画青花瓷盘以及分组讲解,展现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勇于探究的实践能力。

活动根植博物馆实物教学,联系学科实际,同学们受益匪浅,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辽宁研学旅行网总编辑李玉东和研学旅行指导师张陆为同学们颁发研学证书